全国服务热线:400-161-6060
首页 > 专访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王玉萍校长

专访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王玉萍校长

来源:网络  发布日期:2018-10-11

王玉萍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

现任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校长。中学英语高级教师。北京市学科带头人,海淀区名师工作站导师,海淀区高中教学专家组成员,海淀区英语学科督学。北京市优秀教师,海淀区“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中国教育报京城咨询委员会委员。
王玉萍:
因势利导发挥自然优势
以Z课堂引领Z文化 让学生自然绽放
  目前,无论高校还是中小学,都在强调内涵式发展。每所学校通过顶层设计、课程改革等方式正在营造自己的办学特色。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玉萍介绍说,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地大附中)是一所有着60年历史的学校。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积淀,在教育改革大背景下,地大附中牢牢把握住课堂的核心,在改进师生教与学方式上努力寻求突破,力求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落实到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了“自主与合作学习”课堂(Z课堂)教学改革模式,并进一步由Z课堂模式推延至学科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主题教育活动、教师校本培训活动等领域(“大Z课”模式),倡导以“Z课堂”带动“Z文化”,以“多主体”经营“家文化”,自然绽放,共享共赢的办学理念,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王玉萍表示,由于学生最好的成长时期都是在学校,尤其是在课堂上发生的,所以,学校变革要从对课堂的改革设计开始,这便是“自主与合作”课堂(简称“Z”课堂)。   “Z课堂”的设计初衷,是希望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且符合其自身学习情况和实际需求的空间。这个空间既可以满足学生当下的学习需要,又符合现在社会的长远发展需求。学生在这个空间里要通过自主学习,对自身潜能进行充分挖掘与发挥,使得自己得到更好的发展。   学生在未来要跟很多人打交道。因此,在做到“自主学习”的同时,学生还要学会“合作学习”。在“Z课堂”上,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再拿到课堂上与其他同学交流,这就是一个合作的部分。通过这种合作,我们可以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共同合作、共同前进的氛围,这对学生将来与人交往,走向社会以后与别人合作、具备团队意识等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当然,在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我学习、自主学习的同时,我们也适当引入同伴的力量、老师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王玉萍补充道,所以在Z课堂中,学生除了自主学习外,还会通过协同合作等方式学习,以此达到自然绽放、共享共赢的学习状态。
中学阶段是成长关键期 家长要注意价值引领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为此,也有很多家长对这个阶段的孩子格外关注,生怕出现任何纰漏。对于此,王玉萍也给家长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王玉萍看来,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对孩子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领。“目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有偏颇的。比如,有的时候家长可能不太注意,回家以后会将上班期间遇到的一些事情进行抱怨,说一些不太理性的话。虽然只是发发牢骚而已,但实际上这些对于孩子影响很大。很容易让孩子对社会产生不太积极、不太乐观,甚至不太信任的看法。”所以,王玉萍请家长注意,一定要给孩子们传递一些正能量的内容,进行理性的评价。   同时,王玉萍认为耐挫心理也是青春期家长要特别注意的。“目前社会上一提到快乐学习、快乐教育就认为是轻松的,没有压力的。这其实是一种误导和假象。”王玉萍表示,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遇到问题是正常的。但是现在很多孩子一遇到问题、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回避、逃避。长此以往,孩子们就失去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动力,没有了抗压能力和耐挫能力。   在王玉萍看来,对待这种情况,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问题、困难,要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要告诉孩子解决问题、克服困难是需要过程的。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回报”认识。也就是要给他一个客观的期许值。即努力了就会有收获,且必须要付出一定代价,并要告诉孩子有时候努力也不一定能够得到预期的结果。但这是我们很多家长包括我们一些教师都不太注意的地方。   “由于社会过于浮躁,我们很多家长也就对结果格外的看重,所以导致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过于强调结果的重要性,而忽视了过程。”为此王玉萍建议,希望家长能够引导孩子投入当下,不要对结果过于关注。要让孩子享受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享受探究、求索的乐趣,而不是急功近利追求结果。王玉萍认为,过于看重结果的孩子如果越来越多,不利于今后的社会发展。
中学要对高校有明确的需求 高校要与中学加强沟通
  “北京市实施高中新课程以来,地大附中‘男生女生课堂’、‘国学’、‘律法人生’、‘中学生人生规划与职业生涯指导’和‘堆绣’等校本课程独具特色,课改工作成效显著。其中‘堆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更是代表学校进行了区级高中特色校项目展示交流活动,并于2013年底在北京市进行了教学成果展。2014年学校成为“大学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成员校,与中国地质大学签订了合作意向,开始在高校资源开发利用、教师培训、课程建设、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深入有效的合作,使学校办学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王玉萍坦言,地大附中的课程是按照向自我学习、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社会学习的思路设计的。   据介绍,地大附中的校本课程分为校内必修课程和校外选修课程。“比如涉及男女生交往的问题的‘男生女生课堂’、书法类如硬笔书法等与每个学生今后发展都相关的课程,就是校内必修课程。而像一些与个别学生个性化发展相关的课程就是校内选修课程。”王玉萍介绍说,下一步,学校还会根据历年地大附中毕业生的毕业成才趋势开设一些新的校本课程,以此助力学生更好地发展。   至于刚才提到的与中国地质大学签约,作为“大学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成员校,王玉萍表示,这几年地大附中的快速发展得益于该项目的实施,非常感谢北京市的相关政策。   同时,王玉萍也表示,对于该项目的推进,学校也有自己的思考。在她看来,中学争取高校等外来资源的前提,是要“将自己做好”。中学首先要考虑清楚清楚自己的需求。即明白自己有什么,还缺什么;并要清楚要借助高校资源以何种路径达到何种目的等等。   当然,这就需要中学要主动要求,而不是被动接受。王玉萍举例说,地大附中曾组织中学骨干走进高校,逐个科室交流、沟通,进而了解高校的资源在哪里、优势有哪些,等等。如此,对高校提出的要求就是具体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盲目的和空洞的。   其次,王玉萍认为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中学还是高校都应该加强沟通,只有双方不断地沟通,才能在沟通中发现问题,发现对方的需求,了解对方的问题。在王玉萍看来,“大学支持中小学发展”项目是一个双赢的项目,不仅只有中学受益,也为高校老师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学的机会。
学校应如何面对教育改革?

  近日,北京新中考改革意见正式发布,很多家长看到政策后,误以为北京市将取消中考。对于此,王玉萍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首先,新中考政策并没有传递取消中考的信息,部分家长对此可能有误解。我仔细的研究了一下北京市新中考方案,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方案的。”王玉萍表示,一个人的发展就像一棵大树,大树要想枝繁叶茂就需要发展均衡。这个道理也适用于学生。一个学生需要全面发展,就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为其提供更为全面的发展机会,新中考改革方案恰好符合这种需求。   “我知道有很多家长会认为,现在强调个性化发展。但是,很多家长只注重了孩子的个性化发展,特色发展,而忽视了一些共性上的、基础性的发展。这是不对的。”王玉萍解释道,过早的关注某一个学科的发展,忽视其他学科的学习,孩子很容易发展成“畸形”的孩子。“这样的孩子虽然在某一些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有优秀的表现,但是缺失了这个阶段的共同基础。所以在初中阶段,家长一定要注意放弃功利想法,要用平和的心态面对,要注意孩子的全面发展。”王玉萍表示,学校自然也会在这方面做好工作,帮助孩子全面发展,为他们打好人生发展的底子。>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中国地质大学附属中学Z课堂展示
热门文章
人工客服